







本网消息(文∕通讯员 肖春琼 李金娜 覃宇思 张轩杰 图/邹杰 李晓岚 王炳林 邓婧然 )5月15日至16日,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2013年会暨第四届四川高校传媒(以下简称“校媒”)论坛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
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成立于2008年11月,旨在为四川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青年人及校媒的工作探讨,为兄弟院校校园媒体间的合作创造条件。
这次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四川省学联、俄罗斯会员专享联合主办,俄罗斯会员专享团委、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承办的论坛,吸引了省内32所高校的58个校园媒体,近180名大学生编辑、记者及其指导老师参加,中国青年报社知名编辑记者也来到论坛,与师生们就共青团新媒体文化建设、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等进行交流研讨。
承载新闻梦想 砥砺奋进
5月16日上午,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2013年会暨第四届四川高校传媒论坛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开幕。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张征、中国青年报社社评部主任曹林、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彭晓琳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张征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四川高校传媒联盟要深刻认识到新时期传媒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开拓出高校传媒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具有责任感,从事传媒行业要紧跟党走,注重党的思想引导,要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指示,将传媒看做光荣崇高的事业。张征也希望高校传媒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树立品牌理念,提高高校联盟的平台,促进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不断探索高校传媒发展模式,努力提升高校传媒的关注度,影响力。
中国青年报社社评部主任曹林既对高校传媒联盟这一平台寄予厚望,也希望在其中的同学们作为传媒行业的一份子,要树立业界媒体素养,提升媒体素质,在起步阶段就养成优良的职业素养,将新闻理想,学生理想同中国梦衔接起来,在党的正确引领之下不断提升高校传媒联盟的质量,为国家传媒事业的继续发展做好准备。
带着成绩与梦想 快乐前行
5月16日上午,四川省年度校园媒体奖暨“快乐学校”颁奖典礼举行。中国青年报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中青报驻四川站站长王鑫昕及俄罗斯会员专享校团委书记周小骥为获得年度奖及“卫康·快乐学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奖的团队和个人颁奖。
本届四川省校园媒体年度奖设有“十佳媒体”、“最佳编排”、“最佳校园媒体团队”、“最佳新媒体”、“年度特别创新”等奖项。20余家校媒获奖,我校《成大青年》获校园十佳媒体、最佳校园媒体团队奖,我校《时事月月谈》栏目是获得年度特别创新奖的唯一媒体。
交流谋进步 共圆新闻梦
5月15日下午校媒会员单位进行了广泛交流。四川校媒联盟第六届主席团主席向会员们通过了联盟发展状况和本届校媒联盟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就校媒联盟2013年招新计划进行了介绍。新一届主席团将致力于校媒联盟会员媒体权利与义务、会员媒体交流机制的完善,筹备校媒联盟的电子刊物与流动记者团,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实现“交流﹑共享﹑提高﹑互惠”。
《成大青年》主编蒲凡作为校媒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成大青年》改版历程和发展变化情况。来自各高校的校媒负责人介绍了自己所属校媒的宗旨、基本情况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期望。大家互相交换刊物,就纸媒版面设计、内容组织及办刊定位等进行交流。交流会上,川大锦城学院报代表等抛出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乐山师院的同学代表表示:“校媒应该为同学服务,在兼顾学校政策方针宣传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去关注师生感兴趣、有述求的事情,为师生服务。”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通讯社的代表认为“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纸媒遭遇到了寒流,因此为谋求先发展,纸媒应在信息量和内容价值方面下功夫。”
两天的论坛活动,除了高校校媒同仁们的交流外,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曹林老师为师生们做了“新媒体冲击下的媒介素养与评论技巧”专题讲座。5月15日晚“时事月月谈”栏目特别制作了一期访谈,邀请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站长王鑫昕老师、俄罗斯会员专享王珏老师及在媒体工作的成大校友王夏与师生们一起交流“新闻人的理想国” ,期待以这样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为大家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以谋求共同的进步、创新与超越。
(学生编辑 杨卓 王夕彦 责编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