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俄罗斯会员专享报》294期
走在去往九教三楼的师范学院办公楼的楼道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个木雕映入眼帘,让人感受到师范学院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真善美的德行追求和充满智慧与沉静的师德力量。
中共俄罗斯会员专享委员会第六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带着对学院的发展成绩、未来展望以及党建工作等问题,记者走访师范学院采访了学院院长魏青和党总支书记李焰。
拥有归属感 不断传承与发展
在师范学院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话题我们不得不谈:学院的归并。学院从2006年并入成大直到2011年实质性并入和回归十陵本部这段历程,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
魏青将师范学院的五年成就和特色总结为:学院秉承“勤洁公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师教育模式。师范学院传承百年经典,形成了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特色:“专业思想教育一贯化;专业知识的‘厚’、‘博’化;技能训练层次化;教育实习实践的全程化;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2009年小学教育专业试点招收成都籍免费师范生;2010年批准立项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四川省性教育科普基地建在师范学院并开展了大量地方服务工作,影响不断扩大,2010年在全国继首都师大后第二个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五年来师资结构有了极大改善,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学院的本科专业从无到有,科研方面有新的突破;服务地方,成效显著,目前承担了“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等大量校长和教师职后培训任务,2009年“成都市中小学千名校长大练兵”,获得教育部高度评价,并被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战胜困难的动力来源于文化与精神
“成绩的取得,困难的克服动力来自于师范学院百年的文化积淀,其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不断地给予我们激励”李焰这样总结,“师范学院108年的历史是风雨峥嵘的历史。如果我们只看到师范学院挂搭在现在的时空中的横剖面,而不了解它纵贯的文化背景,它的根源、它的性格,那我们将不能准确把握师范学院的现在,也无法获得师范学院的真正意义。”师范学院有12个字的共同人格:“勤洁公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勤洁公实,是师范学院1904年建校后最初的院训,也是师院文化的第一笔财富,正是这种文化力量让师范人在艰苦奋斗的传统下,在每一次历史挫折中都能重新振作,并丰富补充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学院的文化与精神正是在勤洁公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传递。
魏青和李焰有一个共同的感慨,学院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都离不开大家的团结与合作。学院合作氛围浓厚,学院领导和行政科室的行政人员经常抱团作战,而老师们都有深厚的师范情结。今年学院学生去偏远的农村地区顶岗实习,9名指导老师不辞辛苦跑遍每个实习地点看望学生,就因为老师们认为“学生需要我们”。
对于学院的不足,她们认为学科带头人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是学院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高学历人才偏少、教师年龄偏大;学科梯队没完全建立起来;实验室建设速度较慢、缺乏配套设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院更快的发展。
为此,魏青院长提出了12个字:“聚人心、重建设、强特色、谋发展”。
她认为聚人心是尤其重要的,只有心热起来,才有可能一起克服困难。因此,学院会更关注教师的内心世界,增强沟通与交流,在教师中树立爱生爱院爱校的意识,提升教师对师范学院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而重建设,首先就是教风学风建设,好的教风学风来自于科学规范的管理,来自于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与感染的作用,以教风促学风是学院的基本思路。魏青介绍,学院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外引内培,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与年龄结构,着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同时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团队打造,培养学科梯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实现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与水平结构的合理化建设;再者是学科专业建设,以课程教学论与应用心理学学科建设为龙头,抓实现有本科专业建设,五年内不再增加新专业,通过考察、调研、研讨等方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最后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中心建立一批实训基地,扎实开展学生的见实习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深化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建立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培育制度,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对于强特色和谋发展,学院将坚持以培养小学教育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特色,深入挖掘小学教育的专业特色,加大小学教育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使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最受小学教育领域欢迎的本科人才。以教学规范保质量,以专业特色求发展,以质量工程上台阶。
李焰补充道,要实现这一发展,需要两大核心因素的支撑,教师素质和管理因素。对于管理,师范学院正在广泛讨论新的”三重一大”制度,其中重点确立学院管理的价值取向为“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和契约精神”、进一步明确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决策和权力运行机制,李焰书记将其称为师范学院的“宪法”。她说,“要充分发挥管理因素在学院发展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符合现代大学特征的二级学院的管理水平,让师范学院的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
党代会 我想说
“作为一名党代会代表,我非常期待成大第六次党代会的召开,我将会认真地听取报告和代表的发言,参与讨论,认真负责地参加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选举,同时把党代会精神带回学院,带给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李焰表示将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而谈到学校的发展建设,魏青和李焰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加强对于学校快速发展的理性思考;落实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预见性;希望学校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职业道德合理结合、刚性和柔性的管理结合,在工作、职责上提出要求的同时注重心灵和精神上给以支撑;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将条件成熟的党总支设为分党委,加强基层党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她们也希望学校更加开放,能给基层干部和教师更多的交流机会,校内有更多的高等教育的信息分享平台或刊物,以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促进组织应变和成长能力。(文/周丹)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