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健不息、积健为雄’为院训,‘精诚团结、睿智健体、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学院精神的体育学院,现已成为四川省高校体育界发展最快的专业院系。”体育人对学院的发展自信满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实践着培养有成大特色的体育人才的目标。受体育学院徐明院长委托,张以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 实现合作双赢
“我们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体育学院张以老师介绍,“所以体育学院的教学目标也建立在此基础上之上,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城市体育健身领域急需的既具备科学健身指导技能,又熟悉健身场馆运营管理规律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与成都市体育局、教育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服务成都市体育事业发展。成都市体育局体科所挂靠体育学院,搭建起科研服务与学科发展的双赢平台;积极与成都市教育局相应部门联系,贴合成都市学校体育师资培养需求,积极搭建专业人才市场与供给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地方服务合作机制,体育学院对社会人才需求有了更及时的了解,为体育事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持。通过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了解行业动态、提升专业领域的话语权,让学院师生都获益匪浅。
开展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研究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高端休闲体育服务行业:如高尔夫、赛马场、赛车场等高级体育俱乐部或休闲会所,服务对象多为社会名流和职场精英;其次是中端健身服务企业:如城市健身俱乐部、羽毛球或网球等健身场馆,服务对象多为城市白领阶层。最后是基层健身场所:如城市健身广场、社区公共健身场馆等,服务对象多为基层群众,服务形式多为公益性。目前,基层健身场所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中端健身服务企业,第三是高端休闲体育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后两者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逐年扩大。
社会对体育教育的人才需求目前仍存在较大缺口,从毛晓荣教授所承担的国家课题调研的结果来看,西部农村体育师资配置率不到标准的50%。由此可见,要落实国家对中小学体育的基本要求,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所提出的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体育教育师资需求是旺盛的。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培养符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际的复合型人才,即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既具备体育技能,同时又具备学校健康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体育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实施“一专多能一长 (一个专业、多种能力、一项特长) ”,即通过社会体育专业的学习,获得适应城市体育服务与管理需要的多种能力,并根据个人特点培养一项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专项技能。
“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同行、专家的意见制定的,”体育学院张以老师向记者介绍到,体育学院根据就业趋势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就体育教育专业来说,近年来学前体育教师就业势头好,人才市场需求大,我们就及时调整,增加幼儿体育方向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职业规划分流”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保障出口畅通
体育学院在做到“入口旺”的同时,走“职业规划分流”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模式实现专业学生培养“出口畅”。张以说:“学生就业,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没有全都到教育行业,到俱乐部,例如高尔夫球场,户外拓展基地等,也很多,现在这方面需求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就增加相关课程,拓展体育人才的就业出路。”
体育学院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中也提到,“十二五”规划初期,在全力建设就业基地的同时,以学生“职业规划分流”培养模式为主,“订单式”培养模式为辅。“十二五”规划中后期,在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基地后,学生以“订单式”培养为主,“职业规划分流”培养为辅。
学院还为准备考研的学生开展考研提高班进行引导,“体院的同学英语基础弱,所以我们就加强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单独开课,再结合体育英语进行授课,”张以说,“我们不断在探索学生发展之路,针对考研的学生,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引导,开设政治科目辅导提高班,只要学生有需要,我们尽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目标。”
加强校内实习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
体育学院采取分阶段式实习,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三阶段实习,进校时看老师上课,也就是观摩,大二时跟着老师进行校内实习体验,大三便是校外实习了,”体院一位10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同学在采访时告诉记者,他刚结束为期10周的校内实习,“通过校内实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并加以实践,从而体会到了老师的责任与使命。”
张以介绍到,学生实习也是一种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教授之外,我们更加注重专项技能培养,”体院学生从大一就可以开始选择主攻项目,课余时间都可以去参加专项训练,“现在,我们学院的羽毛球、网球、武术和体育舞蹈这四个项目的专项训练效果都很不错,参加训练的同学成绩优良。有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单独出去开培训班,他们完全具备了从事专业培训的能力。”
“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以“学生成才”为人才培养核心,着重学生“学术”精神培养,强化学生“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体育学院希望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在校的学习有所收获,采访的最后,张以老师由衷地说:“体育学院的老师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时,能有强的专业知识,强的适应能力。”(文/范露)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