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开始得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那时候主要的交流是简单的外事接待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留学生的数量是很少的,因此过去的交流合作断断续续不成规模。2008年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进入了最好时期,在学校的“十二五”规划里,有了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并提出了实施“大学国际化”工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层次更高,面更广,度更深,且呈连续性、规模化发展趋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欧玉松这样总结近几年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0年,教育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同意由我校与美国新罕布什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俄罗斯会员专享成为四川省内继四川大学后第二所成功申办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委派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徐跃星担任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孔子学院建立的两年,新罕布什尔的大学和当地的中小学不断掀起汉语学习的热潮,古老的中国文化在大洋的彼岸受到热捧。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在世界上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2011年5月30日《参考消息》以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就孔子学院助推全球中文热进行了报道。
孔子学院是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不光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在新西兰的怀卡托,在泰国,俄罗斯会员专享(成都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逐年提高。
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的合作与交流开始于2008年,目前我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在媒体艺术领域已实现强强合作,开展了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联合培养。目前已有30余名成大同学在新西兰怀卡托现代化的校园中学习、生活,其中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和艺术设计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专科教育项目是分别经由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此,我校也成为了目前四川省唯一一所同时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和专科项目的大学。
2011年4月8日,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访问我校,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并为“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揭牌。“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是我校与泰国皇家吉拉达学校共建的,也是我校服务成都市及四川省,与泰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经贸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的一个剪影,实际上,早在2008年,我校在四川省高校里第一个开办了泰语言本科和专科专业,并与泰国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在教师互派、学生交流、学历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关系。
“在国际交流中充分学习发达国家高校的先进办学经验。这种经验借鉴首先体现在我们的专业建设国际化上,我们积极引进国外优质专业及优质课程,加强中外专业建设的对接,同时也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在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带动科研的国际化发展。”谈及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欧玉松副处长说到。
共享国际先进的教学科研资源
国际化大学要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共享国际先进的教学科研资源,形成高效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目前,学校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交流合作项目涉及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管理人员培训、科研合作等诸多领域。通过国家、省、市、校际交流和欧盟项目等逐年派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前往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
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6月4日,我校教师和西南交大、复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汕头大学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老师们参加了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组织的2012年学生事务国际培训和研讨会议。这已是我校第四次派出教师参加学生事务国际培训和研讨会。
除学生事务国际培训外,赴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出国培训更是成规模有计划地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项目目前已派出三批,40余名教师在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业学习和进修,这些教师在国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与国外院校寻求科研上的合作与交流,探寻学生管理新思路、新理念,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快速成长为学校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
2011年,我校与欧盟内的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多所高水平大学共同成功申报了欧盟全额资助的电子旅游项目,成为该项目唯一的中国合作院校。在项目的支持下,学校派出了十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欧盟进行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学习,有力推动了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建设。
为进一步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促进中外知识文化的交流融合,学校还积极引进外籍专职、兼职教师,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邀请外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专职外籍教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他们中,有的多人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四川省优秀外籍教师”称号。
2009年至2011年期间,学校累计派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173人。另外聘请专职外籍教师33人次。邀请外籍专家学者举办各类学术讲座36场,聘请的6名名誉教授中包括泰国诗琳通公主、戴尔集团中华区大总裁等。
学校派出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在交流学习中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同时,派出教师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工作,通过与当地同行的合作交流,也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外派到孔子学院的教师,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设国际化的校园环境
国际化对大学越来越重要,营造一种国际化的校园氛围,是大学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大学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素养的摇篮,为了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生存环境,大学不仅需要给提供他们国际化的语言、课程和知识体系,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
◆创造中外师生交流的机会
近几年,学校大力拓展留学生教育,生源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40多个国家,遍布世界5大洲。2008年以来招收的留学生数量超过了之前十几年的留学生数量总和,总计突破了千人大关。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待留学生,体现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不仅为留学生精心组织了教学,还安排了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书法、画国画、打太极、剪纸等。此外,每个月还会开展一次留学生外出实践活动,让留学生走出校门,感受成都风土人情。而成都市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学校也会积极争取机会,组织留学生前去参加,让留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所学校和这座城市的魅力。
大量招收留学生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经济效益,留学生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的校园文化。留学生与校内学生的交流让不同文化有了碰撞,相互渗透;留学生、外籍教师广泛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中,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培养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在媒体艺术领域开展了专科,本科和硕士层次的联合培养。2010年,我校新西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人数为35人,2011年,招生人数为139人。与丹麦VIA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的建筑专业及计算机专业的合作交流项目也实现了本科层次的教师和学生互派。
2010年,我校派出29名在校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2011年派出交流学生人数增至90余名。
无论是出国留学的中国同学,还是来成大留学的国际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大家不仅增加了语言和专业素养,更进一步拓宽了各自的国际视野。
◆国际学术活动丰富师生生活
国际学术交流无论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学者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术活动频繁的大学校园,邀请外国专家、教师、外交官员、友好人士来做学术、文化报告和讲座,无疑能给校园生活增添更多姿的色彩,同时也为国内的学术同行创造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近年来,我校主办了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如“2010年第四届未来计算论坛”、“2010年第二届海峡两岸杂粮健康产业峰会”、“2011年首届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作为成都市直属高校,还积极参加了成都市组织的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如“2011年成都国际友城周”、“第二届都江堰国际论坛”、“第三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纪念大会暨研讨会”、“第九届东亚论坛”等。
◆举办国际文化节
2012年3月13日上午9点,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开展了庆祝中泰建交37周年暨泰国文化节的活动。在文化节上,学生们互相学习,为本土和异域留学生和教师创造了一个互相认识、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举办国际文化节,能使学生感到异域文化对他们自身文化的丰富,同时也使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留学生感到对他们文化的尊重,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
◆建设国际化新校园
在学校2012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在新校区建设中积极规划建设俄罗斯会员专享新西兰国际校区。在新校区第三阶段建设完成后,一座更加国际化的大学将呈现出来。
大学国际化建设是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体现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国际化就是让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能明辨人类文化瑰宝,理解、欣赏不同的文化,与不同背景的人携手合作,共同承担起建设世界的重任。(文/春夏 杨珊)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