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书记屠火明致辞

本网消息(文/实习记者 杨柳 图/王若米) 6月13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主办的“道德模范进高校”巡讲活动走进成大,为30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
党委书记屠火明致辞,向道德模范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成都市委宣传部组织了这场巡讲,让师生能够有机会与模范们直接交流。他也希望师生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文明市民,为成都市实现光荣与梦想奉献一份精神力量。
“评判一座城市的道德水平,主要应该看普通市民的道德水平。道德模范是无数成都好人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良言善行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雷锋精神的发扬。”成都市党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晓阳这样说道,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巡讲,认识这些平凡中见伟大的好人,能够见贤思齐。
救人女侠——吴永秀
吴永秀,女,1958年生,现居住在成华区青龙街办白莲村二组,2011年度“道德模范·成都好人”见义勇为类获奖者。
“我每次路过,都看到她在救人”,“吴大姐啊,我们都叫她救人女侠,救人110”一问道吴永秀,她附近的居民这样说道。
1975年寒风刺骨的冬天,17岁的吴永秀经过东风渠边时,一名男子失足掉进水里,她条件反射般地跳入河中,凭着自己的一股力气将这名男子救入了岸上,她当时没有任何想法,没有想到这个人该不该救,也没有想水是不是很冻,她只知道那是一条生命,就该救。从此吴永秀就开始了她的救人生涯,坚持了37年。在一次救两名掉水的小女孩时,由于女孩没有坚持住,吴永秀在游向她们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如花般的生命在“救命,救命”的呼救声中消逝。这个事情让吴永秀意识到以一己之力能做到的事太有限,她开始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她的救人行动中。2004年,她组织附近居民成立了“义务阻泳队”,劝阻小孩不要私自游泳,救助溺水的人。37年来,她先后在东风渠内救起18名落水者,每次施救都不图任何回报,甚至都不知道被救者的姓名。如今55岁的她,还继续施救,从未退缩。有人说道,她已经50多数的年龄了,还是要多为自己考虑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吴永秀回答说:“在冲上去的那一刻,我不是一个55岁的老人,我只是本能的知道,有人掉水了,我就该救。”
这是位朴实的阿姨,由巡讲团的其他成员代为讲述事迹。当她走上讲台与大家交流时,他说自己不会讲话,只跟师生们分享了自己营救落水者的经验与常识。她的朴实真诚赢得师生的尊重,带着敬意的掌声久久不歇。
当新闻中心记者问吴阿姨,“看到有人掉水的时候,是什么促使你救人,又是什么让你坚持了这么多年?”她这样说道:“救人的那一刻,就是本能反应,脑子里面什么都没想,我只知道我该救人。”而坚持这么多年,是因为她一直相信做人应该与人为善。
不离不弃的爱——麦兴志
麦兴志,男,1972年生,成都市公安交管局二分局民警,2011年度“道德模范·成都好人”孝老爱亲类获奖者。
1997年7月,正在执勤的王茜突然倒下。经诊断,她患上的是一种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的重叠综合症。麦兴志隐瞒了她的病情并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在王茜得知自己的病时,提出过离婚,可麦兴志把离婚协议书撕了。他说“我知道理性上她是希望我同她离婚的,可是感情上我明白我留在她身边能够鼓励她继续活下去,我怎么可能离开她.”。王茜的病情一度很危险,全身一百多处溃烂,会有很多的脓液流出,可以说又脏又臭,可是麦兴志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天都会花上几个小时来为她消毒,清理身子。有一次医院发出九封病危通知书给麦兴志,那时妻子喉咙说不出话,眼睛也肿了看不到,只有耳朵可以听见。他就一直对妻子说:“你不能扔下我一个人”,带着她四处求医,行程万里。也许是麦兴志的心意感动了上天,奇迹在十多年后终于发生了,妻子的病终于好了,可是另一个残酷的现实也摆在了他们面前。由于膝盖处髌骨被取掉,王茜再不能站起来了,她再次提出离婚,可麦兴志再一次把协议书撕了。他这样对妻子说道:“放心,就算你一辈子都站不起来,我也会背你一辈子。”在这之后,一有空,麦兴志就会背着妻子去她想去的地方——你腿既然不能动,那么我就当你的腿吧。他带着她去过天安门,爬过长城。妻子一直想去峨眉山,为了满足她的愿望,他把她背上了海拔3000米的山顶。他说他认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麦警官语调平稳的讲述,却让在场的师生感动不己。当说到妻子得病时头发掉了,眼睛肿了,喉咙哑了,身体溃烂了,他仍然骄傲地告诉我们:“我的妻子还是很漂亮的。”那一刻,记者听到周围已经有了哽咽声;那一刻,大家被这份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爱情感震撼了。
坚守平凡的岗位——李丹戈
李丹戈,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主任,2011年度“道德模范·成都好人”敬业奉献类提名奖。
李丹戈曾经多次在垃圾处置场的突发事件中,冲在最前面,没有考虑自己的危险,只是知道如果这些情况不尽快处理,就会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很多人不了解他们的这份工作,做垃圾处理工作每天的衣服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一直认为每一份工作都应该有人去做,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他一直不觉得自己多么高尚,他说做这份工作时的认真,一是由于生活工作需要,二是职责所在。他一直坚信,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既然选择,就应该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这样的自己才会幸福。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重要的岗位,你有责任把自己的岗位做好。
李主任对岗位责任的理解、对生活、工作本质的领悟通过他的平实讲述,让师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巡讲结束时,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参加巡讲活动的同学。当被问到这次演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最大的感受就是麦警官对妻子的爱,我想这个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不抛弃,不放弃吧。”一位同学这样说到。一位同学说“以前一直觉得好人好像越来越少了,但是听了巡讲,突然发现原来这个社会好人还是挺多的,身边这样默默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的好人不是没有,只是没发现。”另一名同学则表示:“我以前一直觉得助人一定带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目的,但是看到吴阿姨的事迹,说她救人就是出自一种本能,那个时候,我开始觉得也许助人真的应该是一种本能。”
(学生编辑 周丹 编辑 陈明慧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