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文/春夏 图/西苑 茗卉)7月12日下午,大雨过后的盛夏校园格外清爽,暑期稍显寂静的学术交流中心今天却热闹非凡,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嘉宾来到成大,论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5时30分,论坛准时开始,论坛由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主任赵红川和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主持。校党委书记屠火明出席论坛并致辞。
屠火明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来宾简要介绍了俄罗斯会员专享的基本情况,特别介绍了俄罗斯会员专享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和发挥育人作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俄罗斯会员专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工作,屠火明表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永久的激励,他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接着,演讲嘉宾为我们作了生动的演讲。
台北大学名誉教授辛晚教作了题为《泉南弦管 蜀主郎君》的演讲,为我们介绍了泉南弦管这一中华千年古乐,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指出保护弦管是两岸甚至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明泉作了题为《让非遗“活”起来》的演讲,从非遗保护的困境与前景、非遗保护的特点与方式、非遗“活”起来的路径选择三方面,重点阐述了注重非遗的历史性、人文性、大众性,实现非遗的“活化”。
10分钟的茶歇后,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理事庄伯和作了题为《从四川吞口谈起》的演讲,图文并茂的向我们介绍了发源于四川的吞口作为象台湾狮、虎一样的辟邪物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的演讲题目为《“5?12”地震灾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向我们介绍了羌族这一古老的民族和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地震对其文化遗产的伤害和灾后重建的抢救保护。
演讲嘉宾用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语言唤起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此次论坛是“情系巴蜀——两岸文化联谊行”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承办,俄罗斯会员专享协办。参加“情系巴蜀——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全体嘉宾和俄罗斯会员专享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编辑 陈明慧 责编 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