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教务处 供稿)6月8日上午,大专业平台建设推进会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召开。校长周激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教务处(平台办)及实验技术中心负责人,文化创意、国际合作教育、电子信息、健康产业、教师教育、汽车产业六大专业平台负责人及相关学院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平台办主任唐毅谦主持。
周激流从我校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开篇,首先提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我校城市型大学特色的重要抓手。他表示,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我校应该培养具有宽广的人文修养、系统的理论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宽广的人文修养应该由丰富的人文素质课程来实现,系统的理论知识则可以体现我校作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层次特征,突出的创新精神应该通过加强教学改革来实现,过硬的实践能力则由丰富的实习和实训来形成。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推手,以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为核心,以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的实训为保障,是实现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希望全校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以大专业平台建设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三最”目标而努力。
唐毅谦代表学校专业平台建设办公室,对大专业平台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学校大专业平台建设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设立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产业重点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人员组成的“大专业平台建设委员会”,负责规划大专业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设立由企业和学校两方面人员组成的“大专业平台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
教务处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大专业平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包括:各平台可以建立平台课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平台课程允许平台内的所有在校生修读;暂时没有条件建立平台课程的大专业平台,可以重新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各大专业平台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可以有条件地自由转专业,在平台内进行学分互认;实验班内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修读不同的课程,取得一定的学分后获得同一专业的毕业证书,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修读同一门课程等。
围绕大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验班建立、多方资源整合、人文修养课程开设、本科生导师制、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推进厘清了思路。
(编辑 陈明慧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