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纪念5.12

文:欣闻 来源:俄罗斯会员专享报266期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欣闻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编者按:5.12,这个日子是一个符号,将永远触动国人敏感的神经,灾后三年,我们用爱与坚强重建生命的希望。经过《凤凰涅磐》般的考验,当《晨光微漾时,我与你同在》,“浴火”重生后我们知道《未来,光明灿烂》。



5.12震后三年有感

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近三年了,作为一名一直往来于受灾地区的旅游工作者,灾前灾后的数百个日子里,我的心几乎没有一天不为之牵挂,今天翻看当时的几篇日记,感受到的震撼依旧如昨日一般:

??2008年5月13日
??今天得知所有亲人都幸免于难!感谢上帝!
??因为汶川七盘沟的规划未完,我牵挂甲方的所有朋友,李劲松、丁力、范国洪等。
??2005年春节和刘可他们到北川旅游,受到北川朋友的热情接待,此刻得知那个美丽的山区小城已经基本夷为平地,上万人伤亡,数万人失踪,我牵挂他们的安危!相信五妹有同感!
??2004年10月在汶川绵篪川西第一村小住,受到高玉枝一家老小的热情接待!目前他们正处震中地区,实在让人牵挂!
??学院已经排出了近期的轮流值班表,今夜我和另一位老师值班,我在4107的桌子上体验睡硬板的滋味。而甘剑冯燕嘟嘟岳父岳母全都住到了我们家里,乱世战备的气氛啊!

??2008年5月15日
??13:23,正准备到学校去参加教学办公会,突然手机和小灵通几乎同时收到丁力发来的短信:
??“就在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俗称大平头,是一块平坦开阔的山顶平地,那里现在有很多事发时在地里摘樱桃的被困村民,如果那里没有泥石流的话,他们都还在那里焦急等候救援,他们急需食物和水。请速到那里救援,最主要的是,那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下山后离县城仅七公里而且有新旧两条公路直通汶川县城。那里原本是打算修建大禹祭坛的地方,很适合直升机降落。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请广大网友顶起来。千万不能沉,如果可以请帮我把这条消息报上去,我用尽所以办法也只能发到这里了。”
??天哪!这正是我所担心的那块地方!不知道有多少范国洪那样的人们困在那里!我必须尽我所能!
??思索片刻之后,我有序地开展了一序列活动:
??打开Google earth, 找到七盘沟大平头,将地理坐标牢牢地定在北纬31°26 23.84" 东经103°32 47.12" 海拔1450米处,然后抓图,用potoshop作简单处理。
??上网查出成都交通电台节目主持人的电子邮箱,发出去一封带图的十万火急求救信,同时安排玲子上网和杨佛章老师取得联系,叫他尽快贴上网去,告知天下!
??一个小时后,在学院办公室安排下,学院吴红梅老师帮忙将丁力发来的短信全文输入计算机,用QQ传给了杨老师,杨佛章老师立即将这一张卫星影像图连同一份名为“十万火急,请求各地网友支援,来自震中的求救”的消息贴上了《上帝之眼》的首页榜眼位置,两个小时之后,这一消息已被人民网、搜狐网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

??2008年5月16日
??5月16日,在消息发出近20个小时之后,我们收到广州空军救灾指挥部的电话,解放军在电话中确认了大平头的地理坐标之后,表示他们将立即组织直升机空投物资和实施救援。16日天黑之前,丁力给我发来短信表示感谢:他们获救了!所有关心这一事件的人们沸腾了!随后李劲松含着热泪打来电话,说他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已经获救,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心里明白,需要感谢的并不是我们,应该感谢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数不清也不认识的士兵们和志愿者们,他们才是我们祖国的脊梁!我们民族的希望!
??感谢灾难中不屈不饶顽强生存下去的人们,感谢生死救援中每一个环节上身体力行的人们,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感谢我们的政府、感谢我们可爱的士兵、同时还要感谢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感谢伟大的科学技术…,正因为这一切,才使我们在遭受无情的自然灾难之后能够勇敢地面对未来!我想,未来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但也是无比光荣的!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将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的灾后重建事业之中,尽力为之,做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些贡献!

??后记:时光流逝,转瞬之间三年时间快过去了,今日的灾区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宽阔流畅的道路、景区、无数的新型社区、旅游风情小镇和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从废墟中崛起!我自己也像灾后重生的小树一般,挤在日渐茂密的森林中植根于祖国的大地,为大地铺就明天的锦绣!回顾两年的工作,我们的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崇州市数十个灾后重建的场镇、文化旅游项目、旅游小村的规划设计任务,目前,尽管还有些项目未完成,但我面对当年的日记,扪心自问,我没有食言,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我将继续努力! (作者 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林光旭)



凤凰涅磐

昔日??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的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昔日,地震的突袭,让青川这片鲜为人知的静谧土地沾满了鲜血。作为一名青川人,我永生难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悲怆的时刻。那一刻大地隐隐抖动,随后便开始了咆哮,那样的无情,那样的绝望。我当时就读于青川中学2008级4班,那一刻正在教室里看书。地震让我亲身体验了生死悬于一线的感觉。
??教学楼左摇右晃,同学们挤满了楼道往下冲,甚至有人冲到二楼就往下跳,我当时紧抓着门框,只为能够站稳一点。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还这么小,真的快死了么?”至今想到这句话,我仍然大汗淋漓。是的,那是一种非亲身经历所不能体会的恐惧。
??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教学楼没有倒塌,我活了下来。可是木鱼中学塌了,很多小孩遇难了。古井冷斜阳,向几树枇杷,何处是校门书卷?
??昔日,青川的电停了,通讯信号没了,青川的很多人遇难了,那晚的月亮也带着悲怆的伤感。我和同学们在学校操场里照顾着救护车拉来的伤者。我依然记得那位手臂受伤的韩婆婆,那位头部受伤的无法言语的爷爷,那位儿子去当兵的受伤阿姨,以及那些躺在我身边的尸体。一幕幕,一声声,如今想着,似乎在眼前重演。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有蜜甜的忧愁。同学的弟弟被埋在了木鱼中学的废墟中,小容的爸爸被那倒塌的山峰埋葬了,至今也没有找到尸首……
??顾城说:“我要在白纸上画下笨拙的自由和不会流泪的眼睛。”
??那年,温总理来到青川,他是流着泪来到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的。他衣着朴素,眉头深锁,眼角含泪。看到他,我们知道:国家没有忽视我们,青川有救了!

今朝??
我要用微笑去点缀明天,用歌声去照亮黑夜。
??青川人说;“有手有脚有条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句朴实又悲壮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尽的豪迈。对啊,即使地震曾经伤了多少人的心,带来了多少惨痛的回忆,我们仍然选择了振作!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经过重建,青川发展起来了。我们乡的科教文卫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村里的房子重新盖起来了,昔日的废墟消失了,变成了今日整洁的街道、拔地而起的小楼。我们的新房子全是白色的墙壁,绿蓝色的瓷砖点缀了墙壁下方一米的地方,给人一种雅致的美。我的家乡比地震以前好了很多倍。我们乡的中心小学校变得很现代化、很美观。这里有塑胶跑道、电脑微机室和白色的散发出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同样,我们乡的卫生院也是一栋整洁的乳白色小楼,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切,我们老百姓都深深铭记于心。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地震后,灾区能够得到如此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英明决策的中国共产党;离不开心怀民族的爱心人士;离不开坚强奋进的灾区人民。我们感恩,感谢有您们,伴我度过灾难,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浴火重生??
昔日的悲壮,今日的豪迈。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灾区浴火重生,凤凰涅磐,极致的美!(作者 医护学院 孟福丽)



晨光微漾时,我与你同在


??怎么又在恣意的撼动,纤纤岛国怎能承载起九级震痛?
??看,她的子民,悲恸惊慌一览无余。
??振作起来,亲爱的人儿!
??同一个世界,同一方晴空,咱们十指相扣吧,心连着心!
??一定要坚强,或许您怀揣着我的名字时,能勇敢一些,
??因为世界人民都叫我——汶川!
??给您希望,晨光微漾时,我与您同在。
?? ——提笔伊始,为日本祈福

中国精神,汶川见证
??
5?12,一串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数字。二零零八似乎一点点的在远去,然而对于汶川,这个曾经在这一年里满目疮痍的小城,二零零八则是永恒的记忆。铭记彼时,有撕心裂肺的伤痛,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有刻骨铭心的亲情,有感动一生的经历??????
??
??他们不是天使,却有天使一样完美的翅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一双被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翅膀。还记得她的名字吗?怎么能忘记——张米亚,这位年仅29岁的汶川映秀镇小学的数学老师,在大地震突如其来之时,果断的用自己的双臂紧紧地搂住两个小学生,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换来了他们的生。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时,张老师的双臂早已僵硬。为了拯救小孩,救援队不得已锯下了老师的双手,此时现场所有人声泪俱下。
??他是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的年仅二十岁的语文老师,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有一个还处于襁褓中的婴儿。地震当时,为了保护学生,他果断地放弃了脱险机会,救援队赶到的时候,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教室里的孩子救出,他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脱险。很多人都铭记着他的名字并把他刻在了心灵深处——汤宏。
??在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里,数以万计的人民教师以生命的名义向全世界诠释了万世师表的真谛,同时也警醒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应以德为师,并激励咱们积极进取。坚毅地向前走,那些永恒的精神永在身旁,陪伴我们劈荆斩棘,并时刻提醒着咱们学会感恩!
??
??他们不是天使,却有天使一样美好的灵魂,我们亲切的称呼他们为敬礼娃娃,农民兄弟。
??可还记得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从废墟中获救的那位北川男孩?当时他满身是血!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区时,小男孩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们敬了一个虚弱而又标准的少先队队礼。那是怎样催人泪下的场面,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地震当天,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有一支特殊的志愿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由于情况紧急加之条件限制,他们只得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来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道抢救出二十多名幸存者,刨出近六十名遇难者遗体。而他们只是一支来自唐山的农民团队,灾难让我们的心紧紧依偎在一起。
??拨开乌云,方看到长空万里。湛蓝的天幕下,感动正肆恣的分解着酷暑里的灼热,质朴的容颜背后有一颗颗无坚不摧的灵魂!
??中国精神,汶川见证。晨光微漾时,我与您同在,并肩与刚毅为伍,携手共奋进!

以敬畏生命的名义
??
特大地震,百年难遇;海啸狂袭,灾难连连;核泄漏,生灵涂炭。但是,3?11的魔爪再怎么肆无忌惮,有我们心连着心,还畏惧什么狂风暴雨?
??纤纤岛国,我们以敬畏生命的名义为您祈福!
??
??时隔三年,异域他乡。我们悲痛于她正直面着和当年汶川一样残酷的山河破碎,可是在他们与灾难不懈奋战的过程里,我们更感动于那些珍贵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她的民众对待灾难的态度,也正是她的媒体对待灾难的态度的体现。在这些可爱的国民中,有为了及时通知全县居民紧急撤离,坚守岗位直至自己被巨浪卷走的远藤未希,有舍命救助二十名留学生的佐藤充;有自发组成人群传送带,将老人和孩子护送至安全地带的青年英雄;有在强震面前,临危不乱积极协助政府救援的社会力量??????
??面对灾难,自救和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无论在哪一个国度都存在着,因为这是人类共通的品性。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国别信仰,无论肤色语种,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正是需要这些美好的秉性存在的根源所在。
??坚守岗位,广播撤离通知,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带给社会,这是责任,是担当,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牺牲精神;为了拯救留学生,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因为善良的大爱不分亲疏,无所谓国别;尊老爱幼,是中国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同乃世界人民一致认可的文化传承,灾难中的那些细节不只是感动着我们的地球,更需要我们将其铭记,永生不忘??????患难见真情,绝非虚言!??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坚守心灵的阵地。记住那些感动着的细节,那些!他们有着和中国精神绝对贯通的本质,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人性光辉闪耀着的无与伦比的光芒——没有前仇旧恨,没有经济纠葛。
??
??很感动于这样一则消息——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八点,共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表示将会竭力对日本提供援助。韩国的救援队在第一时间抵达羽田机场,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携带搜救犬的救援队也陆续抵达。日韩两国,关系一直磕磕绊绊,韩国人不买日货却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这不正是对无私大爱的深刻诠释吗?灾难虽无情,大爱无疆界。此时此刻,世界人民一家亲!
纤纤岛国,我们同是一家人。晨光微漾时,我就在您身旁,以敬畏生命的名义为您祈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向那些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们致敬,也为那些在灾难中不幸丧生人们默哀;向那些对处于水生火热中的难民们伸出过援助之手的人们致以感谢,也热忱地期望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
??再度回首昔日惊慌,谁不心生感慨呢?感恩世界各国人民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些力量支撑着脆弱的汶川人民,这些力量让他们挺直了脊梁,并以最大程度的热情投身到灾后重建中。于是,造就了今天早已今非昔比的汶川——
??现代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随之被带动起来的各产业正欣欣向荣的发展着;各地学校建设井然有序,积极推动了教育事业朝气蓬勃地发展;政府机关人员以身作则,充分保证了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汶川终将以脱胎换骨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与此同时,我们以最虔诚的心向日本祈福!只要心中没有阴雨,明天定会春暖花开。虽然我们都曾被灾难突袭的遍体鳞伤,但是我们也都会以最明媚的心态展望未来——
相信明天!晨光微漾时,我与您同在。(作者 学前教育学院 许栏樊)


??
“浴火”重生的绵竹年画村


2011年,当我第三次踏上绵竹这一片土地的时候,我的头缓缓地仰起迎对着阳光。我几乎能够感觉到背后那无数受灾者焦急而满含希望的眼睛,轻轻地露出几分欣喜,而后是一阵叹息,而这样的叹息,却是一种释然。
??记我第一次来到绵竹是在地震后的一个月,绵竹年画是奶奶最喜欢的艺术,经常听老人家谈及,久而久之,我对此也就有了几分了解。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渐盛于明,风行于清,历史迄今已长达千年,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三处年画齐名,素有“中国年画四大家” 和“四川三宝”、“绵竹三绝”等美誉。
??奶奶说,她是绵竹人。奶奶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曾祖母,特别爱好年画制作。奶奶年轻时,因曾祖母不同意她和爷爷的婚事,出于对爷爷的爱恋,奶奶离开了那片土地,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从那以后,绵竹年画就一直承载着奶奶对母亲和那片土地的浓浓的思念之情。震惊中外的“5?12”震灾发生后,奶奶对绵竹年画的传承问题猛地生出几许担忧,非要我陪她回到这片始终让她魂牵梦绕的故土上看一看。
??清晨的薄雾撒在这一片土地上,映入眼帘的都是断壁残垣。朦胧中,我望见了那永远定格在5月12号下午2点28分的大钟。街道两旁的房屋基本成了空无人迹的危楼,静静地掩覆着那些安息在里面的遇难者的躯体。感慨之余,不禁为这一片曾经生机盎然的土地竟会遭受这样的劫难而惋惜。远处的废墟上,不知是谁放着一束黄色的菊花,更为这片静谧得让人感到窒息的土地平添了丝丝萧瑟的气息。
??回家后,奶奶对那片土地依然分外牵挂,但她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前行,只好让我带着她那一丝牵绊再次踏上了这一片土地。一样的将近一小时车程,一样的从昏昏沉沉的睡梦中醒来,但与以前不同的是,一排排整洁崭新的板房己经落成,一座座即将建好的永久性住房拔地而起,种种新貌彰显着这里又充满了生机。社会各界无私的援助在这时所展示出来的无比威力让我十分震惊,只有偶尔出现的断壁残垣还在昭示着这里曾经的惊心动魄。
当我看到穿梭在工地上的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苏州援建人员时,我被他们远离家乡、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身上展示出来的“以人为本,勇挑重担,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无私无畏的抗震救灾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一大群最可爱的人,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对他们送上自己深深的祝福。我深信,重情重义的四川人民将会把他们永远珍铭于心底。
??从先前受奶奶之托,到我自己对那片土地萌生出难舍的眷恋,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三次踏上了这片土地。仅仅两年多时间,一座座雕梁斗拱的川西民居重新屹立在废墟之上,粉墙黛瓦的房屋沿着河渠两岸延伸。这个季节,莺飞草长,农户门口的枇杷长势正旺。白色的墙上,颜色鲜艳的年画掩映在红花绿树和嫩黄色的枇杷丛中,把这里点缀得宛如世外桃源。
??穿行其间,我感慨不已。
??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我终于目睹了纯手工制作出的绵竹年画。画以彩绘见长,构图对称完整,线条自然流畅,造型夸张诙谐,内容广泛,避邪迎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色彩鲜艳、多姿多彩的年画似乎在表达着经历了大灾难后的村民们对生活仍然充满了无比的乐观和自信。
??在年画村的每时每刻,我的心灵都在经历着冲击和感动。这里的一切,似乎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看到了灾区老乡们发展绵竹年画的自信与决心。
??从一片废墟到美丽家园,从无家可归到拥有别墅一样的新居,虽然历经了巨大阵痛,灾后重建却创造出了诸多奇迹。这也充分凸显了党和政府在执政能力上的强势与自信。一座房子,一座丰碑,红土地上竖起了许多丰碑,还有一块巨大的丰碑看不见,它矗立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当明媚的阳光又一次洒向这个充满诗情画意、带着浓郁川西韵味的年画村时,这里的麦苗正绿,油菜花正黄。透过一幅幅色彩斑斓、活灵活现的年画,我看到了“浴火”重生的绵竹年画村美好的明天,绵竹美好的未来。(作者 中职部 寇莘雅)



未来、光明灿烂


“如果说,从灾难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以为,最重要的是面向光明的未来。正如太阳总会出来一样,未来永远是光明的。”——温家宝。

当月还静静地挂在青城古树之颠
??没有人知道我们中的有些,不会再有明天
??李冰治水奉承天然,运筹帷幄还绚烂着都江堰的历史
??而这丰功伟绩却无法为它避免即将到来的灾难

??地动山摇过后
??闭上的双眼永远不会再睁开
??剩下的闪烁的目光却在期待着拯救
??期待着,未来

??正如太阳之光总会出来一样
??未来永远是光明的

??坍塌的路面,断掉的生命线
??工程师和工人们做了大地的裁缝
??将破碎的边沿修剪
??用美丽的丝线缝合一道道裂痕
??将灾区与外界紧密相连
??你知道吗
??那些浸入裂痕的汗珠
??在原地,孕育了一片绿洲

??总是有些爱
??即使千山万水重重阻隔
??亦阻挡不了
??那千里之外的人儿
??被爱心担心关心牵动
??跋山涉水来到灾难旁边
??用他们的智慧与付出
??从灾难的身体里拯救出希望、勇敢与坚强
??为这满目疮痍的土地铺洒甘露
??你知道吗
??那些雨露浸入泥土
??成了这片大地上的又一种文明与灿烂

??虹口唯一的生命线上
??滑坡的山体光秃秃无所覆盖
??巨大的崩塌的石块立于道路两侧
??一片森然间
??那是一个女领队
??是的,披着党旗鲜艳的外衣,载着白衣天使的光环行走在那片狼籍之上
??有到达不了的地方么?没有
??有因为危险而迟疑么?没有
??是那光环给了鼓励
??还是那鲜艳的外衣给了坚定的信念?
??都是吧
??用生命搭生命之线
??用无所畏惧筑党性之魂魄
??你知道吗
??挂着泪水也要支撑的坚强
??是这片土地上滋养千年的璞玉

??自风沙肆掠的丝绸之路中繁衍
??推动着这世界一步步变化的商贾
??亦在这崩裂的土地上飘扬了一面鲜红的旗帜
??拖着术后的病体
??在会议、筹划、实施中奔波
??只为将保证重建的基础——食物和水运抵都江堰
??那二十四小时持续亮着的灯火
??是重建的信念之光
??属于女子的并不宽阔的肩膀
??却挑起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之重
??属于女子的并不有力的双臂
??却扎实了重建高楼的根基
??你知道吗
??这只为作为人大代表的那句承诺“为人民服务”

??太多太多的爱,来自五湖四海
??温润着千万颗破碎的心灵
??都江堰震后大地上重建的繁忙
??筑起了高楼恢复了旖旎风光
??是的,未来是光明的

??明月依旧悬于青城古树之巅
??只是它足下的土地
??沉淀了更多的精神文明
??道法自然,青城依是天下之幽
??金马河依然波涛滚滚,飞沙堰仍旧万水急驰
??只是这奔腾,更加自信豪迈

??得天之考验明生之勇敢
??重建家园重建心灵重建信念
??我们是天之骄子
??因为,我们还有明天
??而未来,无比光明灿烂

(作者 师范学院 阳建怡)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