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学校党政工作研讨会2月15、16日顺利召开,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讨论稿)及周激流校长的解读进行深入讨论,学校新闻中心采访了2011党政工作要点(讨论稿)中着墨较多的学院及部分2010工作较有特色的学院。我们共同规划2011的宏伟蓝图,我们共同期待,2011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刘先强教授:如何抓住学前教育发展机遇?
201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讨论稿)指出,要“结合《成都市关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抓住学前教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优势。积极引领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成都市学前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记者就学前教育学院将如何抓住学前教育发展机遇采访了学院院长刘先强教授。
“目前学前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俄罗斯会员专享学前教育学院要成为成都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地’,实现对成都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此我们全院职工虽感觉任重道远,但同时激情澎湃。”刘先强院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学前教育学院将守住人才培养战略,为成都市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师资。积极参与到省级与国家级培训中。
学前教育学院将为成都市学前教育统筹城乡均衡发展提供支持,包括区域内规划、在岗在职教师专业能力与学历提升工程、积极参与成都市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等方面。
借助政府的支持,领办或参与办园,首先立足龙泉驿区,再在全域成都范围内领办或参与普惠幼儿园的建立。
培养更多幼教师资,通过追加招生指标、与外校合作、与中职类院校嫁接等多种途径扩大招生规模。
以学校三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城东树立标志性幼教品牌。
学院将重点通过内培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扩宽空间和思路,加强与国内校际间的合作,并拓展与新西兰的合作。以更广胸襟、更宽视野迎接学前教育的春天。
师范学院院长魏青教授:学院在人员分流和归并工作中的工作开展
201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讨论稿)指出,要“优化调整学校二级机构,积极稳妥开展师范学院人员分流和归并工作。”就师范学院人员分流和归并工作中学院发挥的作用及对学院今后发展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师范学院院长魏青教授。
“人员分流归并将是师范学院2011年头等大事,关乎到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生稳定和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魏院长对人员分流归并工作如此评价。
为实现分流归并工作的积极稳妥开展,学院前期已进行了相应的调研,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工作量数据已经大体测算完成,对即将要到来的分流,学院已经做了思想动员和分流预案。本次分流学院将采取全员竞聘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科学的方式。本次分流工作的难点在于有的教师通过竞聘可能不能再在教学岗位工作,对会出现的富余人员安排问题、对分流归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院进行了设想并已形成预案。“可以想象在分流归并工作学院领导班子的工作重心可能会大量的放在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工作上,但这次阵痛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阵痛过后我们还要奋起追赶。”魏院长如是说。
瘦身后的师范学院师资结构将会发生改变,2011年学院在人才方面将重点关注引进人才的持续发展,关注高学历骨干教师的成长,加大措施提高博士、教授比例,狠抓团队建设。在科研上提出“全院教师科研无空白。”的口号,通过经费、政策、服务等措施激励学院教师投身科研。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学生素质拓展工程、诚信教育工程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繁:如何加强地方服务与继续教育的协作
201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讨论稿)指出要“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地方服务与继续教育的协作,积极拓展各类培训项目大力开展乡村医生、教师、乡镇领导干部等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社会化职称评审工作。”
“我们感到继续教育学院在今年受到空前重视,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对我们开展工作指导性很强,我们将进一步思考和实现继续教育学院在加强地方服务与合作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2011年继续教育学院将结合市场、社会需求扎实做好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并大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在拓展培训项目方面,将结合行业需求。探索成人高等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结合,引进有丰富培训经验的与行业联系紧密的培训机构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实现“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较高质量的就业。同时,学院将与相关行业加强联系,拓宽培训渠道;社会化职称评审工作为非有制单位人员职称评定搭建了平台,今年将进一步与行业结合,扩大数量,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附属医院院长雷跃昌: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201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讨论稿)指出,要“根据国家、省、市医改政策,按照“内增实力,外塑形象”的方针,搞好附属医院建设和发展,努力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贡献。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任务,积极探索与成都市区(市)医院合作方式,力争与1-2家区(市)县医院或医学中心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
“附属医院自2010年6月并入俄罗斯会员专享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医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更强”附属医院雷跃昌院长兴奋的对记者说。
为实现医院“内增实力,外塑形象”的方针,医院将利用已在德国培训学习的优秀青年业务骨干为平台和纽带,加强与德国高校附属医院的联系,争取能聘请德国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与国外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国际化实现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
医院在2011年将努力增加重点学科的数量,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在增加培养点、增加导师数量上下功夫。
结合国家、省、市医改政策,医院将努力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贡献。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效率、效益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实现改革成效。继续做好对口帮扶的政府项目,按省卫生厅“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精神,继续推进落实“万名医师下乡”工作,提升医院和学校的美誉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谭平教授:人才引进和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作用
2010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引进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院在人才引进和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作用方面有何秘籍?在新的一年又将如何推进?文新学院院长谭平教授为我们解密。
“人才队伍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胸襟有很大关系,学院领导要能敞开胸怀欢迎比自己更强的人共同谋事。为学院教授服好务,把学校事业做大是学院院长最大的价值体现。”谭平院长用他一贯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记者介绍了文新学院人才引进和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作用方面的做法。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院班子有共识,就是要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引进人才时,看重人才的基本面,特别是学术基本功,这保证了引进人才有较高质量;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即充分考虑人才年龄梯队,保证学院人才结构合理。
人才在俄罗斯会员专享这个环境中要很好的发挥作用,学院首先做到关心人才,对引进人才的合理诉求积极呼吁;对引进人才学院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让其尽快融入成大,熟悉工作,体现人才的重要性和发言权,并尽快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予荣誉感:学院一直倡导“彼此欣赏而不彼此妒忌,文新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缘分值得珍惜;谋事不谋人”的文新文化,为人才的成长创设了良好氛围。
2010年文新学院科研成绩喜人,在问及学院对科研的激励机制时,谭平院长认为,学院科研的激励机制仍是植根于学院的文化和对人才的敬重,学院做得更多的是公平合理公开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这给了科研工作者以荣誉感。学院在“顶天”的科研项目上成果丰硕,对“立地”项目同样重视,服务地方体现了高等学校的价值。
对于2011年工作,谭院长称2011年将是文新学院的制度建设年,学院工作将注重点面结合,稳中求进,通过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让以教授、博士为主干的教师有争创一流的工作状态;学院将继续引进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教授和双师型教师,加大力度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科研上加强协调,整合力量,“顶天立地”并举。
部分学院落实2011年党政工作要点主要工作思路
生物产业学院院长苟小军教授:
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药化学两个学科。
人才培养:依托大专业平台建设,与医护学院一道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畜牧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与企业联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为成都市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合格人才。积极探索、推进硕士点建设工作。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易勇教授:
师资队伍: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重点引进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在上规模的情况下引进拔尖人才,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大力加强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重视内涵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重视教风和教学质量,启动课程群建设,实现教师专业知识更加精深,教师之间更好的相互借鉴。
对于大专业业平台建设,学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认识到:要根据外部资源的特点要求不同而进行合理整合。
科研工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学院将对现有科研团队进一步凝炼,为科研团队配备办公室等硬件条件。
人才培养:继续完善和实施3+X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搞扎实,根据成都市地方经济的发展继续开辟新的基地。
城乡建设学院寇智勇教授:
师资建设:以引进学术带头人为目标,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2011年重点引进博士以上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解决学术带头人问题,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科研工作:目前学院有两个项目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希望在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所突破,同时力争更多的省基金项目,加强横向项目的引进。
学科建设: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作为学院重点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
大专业平台建设:涉及到学院环境科学、土木学科的整合,正积极探索与市环保局、建委的合作。
地方服务工作:作为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志愿者单位,作好各项培训服务工作,与市环保局、市建委、建工集团、华西集团的合作都将有所推进。
(记者:春夏)
(编辑 练丰丽 责编 陈钧 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