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文/实习通讯员 刘小容 图/高忠倩)4月19日下午2点半,由成都市妇联主办,俄罗斯会员专享承办的“大学生职业飞翔计划”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学术交流中心拉开帷幕。
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柯玲、成都市妇联副主席高九云、成都市妇联女性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卿、成都市妇联就业创业讲师吴兆华女士,以及我校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参加此次活动的不仅有我校各学院的学生,还有许多其它学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参加,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柯玲首先致辞。她对成都市妇联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心和对她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讲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帮助大学生能更好的就业创业,帮助大学生们实现自我职业理想,俄罗斯会员专享和成都市妇联决定在俄罗斯会员专享联合开展“大学生职业飞翔计划”活动。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收获你的机会和成功。
随后,高九云发表讲话。她在谈到大学生职业飞翔计划时说,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和学生沟通,将会有相关专家为同学们做指导,科学地帮同学们制定职业选择和创业目标。这主要通过开办专家讲座来实现,从今天起,将开办连续五天的讲座,和同学们一一分享名师们的想法和经验。
3点左右,就业创业培训讲座正式开始。此次讲座的讲师是现任四川省委机关党校副校长的经济学博士吴兆华女士。
只要采取主动,你的人生由你掌控
吴兆华首先对大学生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做了简单的说明。第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太大,今年有70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第二,就业难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近两年成为了两会的热点。第三,大学毕业生择业盲从,很多大学生对自己要做什么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
随后,吴兆华分析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误区”:首先,大学生就业意识比较晚,52%的学生大三才考虑,11%的大学生没有就业意识。其次,多数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普遍定位较高,希望到大机关、大城市、大企业工作。最后,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就业自我认识,对自己的就业兴趣、价值取向不了解,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希望很大,对困难的估计不足。针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误区,吴兆华提出:我们要“以变应变”。她认为,我们不能抱怨别人,不要对别人不满,我们要随时改变自己,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一本书《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她介绍说:“这本书我一次就买了10本,一本留着自己看,另外9本送给朋友。”吴博士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采取主动,告诉自己,今天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热爱生活,快乐生活,那么你的人生将由你掌控。
信念决定人生,学习改变命运
吴兆华认为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段,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时段,努力学习,而不应该把它草草荒废掉。她幽默地把“英语等级证书”“电脑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比喻为大学毕业生的“三大护照”,认为大学生都应该认真努力地把这三个护照拿到手,这样才更有利于你的就业和创业。
吴兆华坚信:目标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每个大学生都应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其次,大学生要有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不可以盲从,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要的实践能力。比如,以后想要从政的同学,在大学时应该试着担任学生会干部;以后想要经商的同学,可以在大学时去公司做兼职。
在谈到大学生要有必要的社交技能和求职技巧时,吴兆华引用了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大学生们应该学会三分钟推销自己,第一分钟让人认识你,第二分钟让人喜欢你,第三分钟让人舍不得你。
健康人格,良好习惯
吴兆华认为一个人要培养健康的人格,要认可自己,要经受挫折,要坚韧不拔。一个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人格,还要有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命运,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每天坚持锻炼,广泛阅读书籍,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要允许自己选择,允许自己失败,要每天肯定自己。
最后,吴兆华博士送给在座的每位大学生一句话:“当你已经找到方向,还怕路途遥远吗?”
在活动现场,热情的学生们纷纷向吴兆华博士提出了自己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疑惑,吴兆华对同学们的问题都做了一一回答,并在回答完后微笑着问提问的同学,“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吗?”吴兆华博士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讲座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结束。
在活动的最后,成都市妇联女性就业服务中心刘卿主任上台向同学们介绍关于就业服务中心的具体情况,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都市妇联女性就业服务中心和此次的“大学生职业飞翔计划”,至此,今天的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知识链接:吴兆华女士曾先后担任过大学教师、报社记者、公司管理者、省委研究室处长、广安市副市长等职务,现任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副校长。对宏观经济、经济政策、房地产经济、女性人才等学科领域有较多研究,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家》、《经济参考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若干篇文章,出版有《房地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专著,合作著作5部,几次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多次应邀在北京、上海以及省级机关、高等院校讲学。
(学生编辑 向淼 责编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