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从政府各部门、各级官员,有关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群众,广大网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正成为当下成都人热议的共同话题。作为市委工作会议确立的成都长远发展目标,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如此热烈反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俄罗斯会员专享作为一所立足成都、以城市型为特色的高校,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该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实践举措,在积极提供智力支撑,服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推动整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带着全校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校报记者专访了中共成都市委委员、我校党委书记屠火明教授。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时代命题。”
问:新世纪初期,成都正式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其科学内涵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发展理念?
答: “田园城市”是城市化的一种理想模式,源自西方,主张城市发展应该体现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和城乡一体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就是这一理念基础上,密切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时代变革新要求,确立的成都城市发展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基于成都人口多、规模大、城市化既有起点高,且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的独特发展环境,我们要建设的“田园城市”,有别于19世纪工业化初期霍华德的城市理想,必须更加强调建设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的“世界田园城市”,必须更加强调建设有智能化技术设施网络体系支撑的、具备高度文明程度的“现代田园城市”。这就是说,今天我们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充分反映成都独特个性的同时,又生动体现了时代发展共性的要求,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上的“成都模式”。
今天,我们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强调“田园”环境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时代命题,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问: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长远目标的确定,将给成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深刻变化?
答: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提出,是成都践行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继城乡一体化和“新三最”目标之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科学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无疑将对成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努力让社会成员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其次,在发展目标上,将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避免经济建设一枝独秀,力求建立“四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模式;第三,在发展方式上,强调转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产业;最后,在发展原则上,将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具体到当前成都的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好两方面的创新。其一,应持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和“新三最”目标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实践举措,确保近期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及早明确“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初步构建起“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前瞻性地开展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规划创新,以确保“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有计划稳步推进,逐步落到实处。
“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强身健体,务求有所作为。”
问:作为一所立足成都、以城市型为特色的大学,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程中,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答: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包括我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总体而言,只要不错失良机,机遇大于挑战。
首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全域成都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必然带来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整体提升,将导致人民对文化教育需求的增长,成都高等教育市场必将获得进一步扩大。在这块越做越大的蛋糕上,作为一所立足成都、以城市型为特色的大学,成都一直是支撑我校事业发展的主要市场,为此,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进取,理应谋得更大的份额。这是我校基本办学定位赋予的地缘发展优势。
其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项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宏大工程,人才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广大城郊农村地区的发展必然逐步获得比城区更快的发展速度,这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由此,社会发展对既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银领”人才的需求,毫无疑问将超过传统白领和一般技工人员。而我校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最紧密、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最好”的办学理念,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必将给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空间。
第三,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个涉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提升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的储备人才、研究人员无疑也会涉及众多专业领域。我校作为一所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成都地区高校中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的一定优势,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其人才、科研等方面需求。学校发展理应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我们能否在党和政府需要时,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决策提供高水平、有价值的参考咨询意见,是否能够在与其他高校的同台竞争中,突出优势,扬长避短,将这些潜在比较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建设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早研究、早规划,大胆创新,踏实做事。一句话,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强身健体,务求有所作为。
问: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将给我们不断丰富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内涵,提供哪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方向?要求我们怎样选择着力点?
答: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密切结合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调整建设方向,革新实践举措,不断丰富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内涵,深化改革,全方位推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深入研究“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内涵,以下学校发展建设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强调和深入探索实践:
其一,生态文明,是“田园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必然选择,能源、环境类朝阳产业,必将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为此,我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摸清家底,力争在生物产业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等学院部分既有相关专业基础上,再次深度整合校内优势资源,选择能源、环境类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加强建设,形成特色。
其二,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面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全方位人才、研究需求,必须要做强做精自己的特色专业,形成比较优势,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同时,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我们也必须充分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特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绝不能搞“普惠制”。两方面,都要求我们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为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专业领域多的优势,选择“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急需人才和新兴研究领域,着力构建几门具有较明显比较优势的交叉学科。只有立足现实,努力练就独门功夫,走错位发展之路,我们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开疆辟土。
其三,“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仅是城乡一体发展,环境自然之美,还必须做到社会公正,这其中主要依赖政府在体制、政策层面的变革与调整,但还需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文化软力量,对建设社会公正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建设逐步进入平稳期之后,必然受到更大重视。这就为综合性大学,整合人文社科研究力量,服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经济政法学院、管理学院等,不能错过即将到来的历史机遇期,必须及早谋划,主动调研,整合力量,从文化建设角度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力争早出成果,形成首因效应。
问:实践这一新的宏大战略,我们需要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上,作出怎样的调整和变革?
答: 大学的三个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做好服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有效智力支撑的工作,我们就需要在这三方面做出更加卓越的努力。
人才培养,一旦确立了培养目标,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培养的问题,也即是教学问题。根据前面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关人才的需求分析,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紧扣成都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新的发展目标,培养生产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员等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同时更注重动手能力训练的应用性专业人才;教学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也应紧密结合成都最新产业结构布局进行设置。2009年,以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 “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市属高校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准省级立项,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优先发展高智力行业,建设西部软件高地机遇中,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科学研究方面,根据“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需要、我校办学定位和科研实力,应该坚持基础性“顶天”研究和应用性“立地”研究相结合,更加强调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生产实际的产品革新、技术发明类为主,注重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方针。同时,学校还应针对整体科研实力偏弱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努力形成相对优势,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整体前行。在此方针指导下,2009年,我校科研项目和成果取得新突破,科技经费再创新高:科研项目立项增长25%,科技经费总量达2246万元,增长达35%,新组建省部级科技平台外3个,总体科技实力在全省十余所地方院校中跃居前列,在全省40余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中跃居前12位,实现了科技工作新的跨越。
服务社会方面,分析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需要,应用层面的社会人才后继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需求最为迫切,同时这也正是我校开展非学历教育、职后教育和终生教育的传统优势,无疑应该在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的针对性上进一步加强建设。2009年,我校充分利用地方院校优势,根据成都区域发展实际积极开展服务地方工作,以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转让等形式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市区县横向服务和技术转化项目突破40项,增加100%。一年来,承担了市级机关驻村干部培训、千名校长大练兵、食品质检技术人员培训和软件、旅游、动漫等专业人才培训近8000余人次,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2009年12月9日,教育部第220期工作简报报道了由我校师范学院承办的“成都市千名校长大练兵”培训的全过程,并高度肯定了培训的效果和创新。
总之,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进程中,俄罗斯会员专享作为唯一一所市属本科院校,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正确发展方向,并根据“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实践策略,变革方式方法。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为成都未来发展的定位,是市委审时度势后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每一位成大人,都应该深刻认识成都城市发展这一新的战略定位的科学内涵,抓住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努力助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取得成功。这也是不断丰富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内涵,夯实学校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基础的必然选择。
(记者 唐伟)
(编辑 李洪 责编 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