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记者 苇塘)4月1日上午,经济政法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和工业制造学院贯彻落实2008年党政工作要点专题汇报会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进行。屠火明书记、周激流校长,雷兵副书记、梁昱庆副校长听取汇报,并针对相关学院的师资、科研状况,提出扎实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找准重点突破方向,认认真真做好2008年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政法学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成都市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调整完善专业教学计划,积极建设各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科建设上,学院计划申报经济学科和法学学科各一个本科新专业,并在新专业获批前,在现有经济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法学类“法学”专业下进一步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积极扩大本科招生人数,以尽快形成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态势;教学方面,学院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此带动其它课程的精品课建设,推动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学校支持下,加强法学专业模拟法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科技工作上,计划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为基础,整合全校人文社科人才资源,力争申报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获得成功,以此锻炼队伍,提高科研成果数量和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表示,希望经过5—10年的努力,逐步建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服务型学院。学院计划,3—5年内,将45岁以下教师获硕士以上学位比例提高到85%,并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比例大的优势,积极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努力申报相关教改项目和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定位上,学院确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为导向,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以电子设计竞赛、科创杯等为平台,培养立足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上,学院将加强改革和管理,整合基础实验设备,提高设备使用率,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组织学生申报校科创项目,广泛参与电子设计大赛、仿真大赛等各类科技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院提出,将“自动化”专业作为学院特色专业,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同时,认认真真筹备“通信工程”新专业建设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新专业的申报准备。
学前教育学院在认真分析学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2008年学院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办学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和谐校园。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上,提出以打造全省学前教育专业高地为目标,依托产学研平台,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立足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素质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人才,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设成教学质量高、科研成果突出、地方服务紧密、就业前景广阔、学生与家长高度认同,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专业。为此,学院将努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互动共赢、多元共生的专业协作网络,搭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平台,尽快形成“一专两基三环四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学院将集中力量,将《教师口语》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两门课程打造为省级本科或国家级专科精品课程;积极推进《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学前儿童文学》和《钢琴》等精品课程教材向国家级重点教材的突破;力争3-5年内引进2-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塑造5-8位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学名师,搭建好人才梯队建设的基础;努力打造好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教师口语与学前儿童文学研究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三个教学科研团队,并在1—3门学科中试行双语教学。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学院提出打造高品质、高规格的俄罗斯会员专享附属幼儿园品牌,积极开展幼教产品研发,促进科研成果向应用产品的有效转化。
工业制造学院2008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学院提出抓好质量工程,做出专业特色、促进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将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整合教学资源,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以研究室为基础,加强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建设,建立完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创建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博士、副教授以上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几年之内45岁以下教师队伍中,硕士化率达到100%,博士化率达到50%。科技工作方面,学院将完善科技平台建设,初步确定了工业产品数字制造等重点研究方向,努力争取更多纵向科研项目立项。
听取完汇报,校领导根据相关学院的师资、科研实际情况和规划中的工作重点,发表了针对性的指导性意见。校领导指出,相关学院的工作规划必须依据自身师资状况和既往教学科研基础制定,要通盘考虑人才引进、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专业设置等问题,理清思路,认真谋划,系统安排。针对部分学院规划重点不够明确的问题,校领导要求相关学院领导班子,跳出事务性管理的圈子,努力开拓视野,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向本专业领域优秀院校、权威专家求教,认认真真研究学院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尽快确定学院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势特色专业。
校领导提出,“成都市现代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有关学院应该紧紧抓住成都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的现实机遇,紧紧抓住成都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学校地处龙泉驿国家级开发区,现代工业企业众多的有利位置,积极、大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革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主动出击,高校企业联合,搞好应用科研,实现学院发展壮大和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双赢。对于发展基础较好的学院,校领导希望他们进一步拓宽管理视野和学术视野,向学术前沿、向国际水准看齐,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在重点方向上提高层次,积极占领省内乃至全国制高点,应用科研上,打出品牌,建立产业链。
(编辑 唐伟 责编 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