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新任校长周激流教授专访(图)

来源:《俄罗斯会员专享报》210期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3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新任校长周激流教授专访

本报记者 唐伟


周激流,男,1963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图形图象学会智能CAD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CAD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计算机用户学会副理事长,多种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智能、信息隐藏技术、分数阶微积分算法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以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十七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近60篇次。


新学年,新起点;新校长,新思路。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俄罗斯会员专享报》记者带着广大师生对新校长、新思路及学校新学年工作的关注,对周激流校长进行了一次专访。

“很认真、努力地工作,总是能取得一些成绩的”


新学期,新校长,全校师生都在关注着。对于记者“介绍自己学习、工作的成长历程,给广大师生以认识、启迪”的第一个问题,周激流校长爽快地谈到了自己在四川大学的学习工作经历,并与大家分享了对学习工作的感悟。

1985年本科毕业于川大,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周校长回到母校四川大学无线电系工作,其间攻读了博士研究生。1995年走上图书馆管理工作岗位,作为当时全国第一个具有计算机专业高级职称背景的大学图书馆馆长,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大胆创新,成绩斐然,被借调至北京大学,为今天在全国高校广泛应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的规划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2002年,他担任川大新成立不久的软件学院院长,因为出色的工作得到专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同;2005年,兼任计算机学院院长,短短几年,使学院在全国的一级学科专业排名跃升了10位,并获得了西部地区唯一新增的计算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防重点专业实验室,近年来还创下了年均科研经费2个亿,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骄人业绩。

谈到从学者向学者型管理者的转变,周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只要认真、努力地工作,总是能取得一些成绩的”。

“成绩很大 困难很多 前景很好”


上任伊始,周校长就一头扎进基层,经过两个月对各学院、部门广泛而深入地调研,周校长对学校建设的总体情况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和科学的判断。他用“成绩很大 困难很多 前景很好”十二个字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简短而准确的评判。

“近年来,学校发展很快,成绩很大。四校合并,几个特色优势专业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学科范围;成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推行二级管理改革,为学校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周校长认为,学校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品牌,科研经费等核心竞争指标突飞猛进,表明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喜可贺。然而,目前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仍然偏少且结构不合理,办学层次多、学科设置过于分散,校区分散、资源利用成本较高和办学经费依然不足、办学支撑条件受限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花大力气,优先予以解决。

对于学校的将来,周校长满怀信心。他说:调研中,感受到成大教职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为学校发展献策出力作贡献的真心意愿,人心图发展,这给他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给了他最大的动力与信心。“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广大教职工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无私奉献,我们抓住这几年的发展机遇,把一切都统一到发展上来,成大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学校发展要突破,人的问题是关键”


面对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学校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面对这样一个近乎终极的追问,周激流校长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回答:学校发展要突破,人的问题是关键。

结合学校2008年党政工作要点,周校长提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打破改革发展困局,实现新突破的两个关键点,这其中,高学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又处于基础性地位。也即是人的问题,教师队伍的问题是包括学科建设在内的诸多难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将在2008年及今后几年,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推行一系列具体措施,力求从根本上强化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周校长表示,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永恒的重点,目前,学校正酝酿出台打破行政建制组建科研团队实现学科整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强化基本教学功能、设立青年教师基金,保障例行经费投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培养教学名师和鼓励在职提高学历等七大举措,建立起解决人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两条腿走路,‘顶天’又‘立地’”


结合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周校长强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服务社会,必须做到“立地”,即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既不同于“211大学”高度注重理论教学,又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十分强调职业技能,兼具两者优势,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学生的学科教学模式。

他说,在这种“立地”理念的指导下,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该高度重视与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座谈交流,了解需求,相应调整教学计划,进而请合作企业的业界专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乃至直接参与教学。通过将自身办学条件和地方企业经济建设的密切结合,学生实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就业问题也将水到渠成,学科建设由此迈上新台阶。作为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立地”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在硕士点建设上努力实现零的突破,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力争在相当范围内树立品牌,扩大影响,逐步“顶天”,只有这样,学校下一步发展才有基础。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这一点十分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园文化犹如一所大学的源头活水。周激流校长谈到两个月来的调研感受时,高屋建瓴地提出,我们急需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十分重要。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一些欠缺,周校长提出自己的看法:“俄罗斯会员专享由8亩地,14间教室,发展到今天的千亩美丽校园,近三万名师生员工,在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杰出校友,知名专家,必须广泛宣传让广大学生,包括老师了解、熟知,以增强对学校认识的历史感、荣誉感。”对于学校的校歌、校训、校园景观设计等方面,周校长认为,这些都应该围绕“怎样体现出我们成大的独特大学理念”来做文章;谈及即将到来的30周年校庆,周校长强调这正是一个进一步建设成大校园文化的很好机遇。

“当一个好校长关键就在于找到好的老师,并让他们能愉快地工作”


采访即将结束,当记者请周校长提出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学生的期望和寄语时,周校长微笑着说:“期望很简单,希望老师们健康、乐观、积极。首先,学校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我知道,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希望大家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其次,希望老师们保持乐观的态度,要坚信学校的发展前景很好;最后,满怀信心的积极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全校万余名同学,周校长的新学年寄语是:“更加刻苦地学习。”

“当一个好校长关键就在于找到好的老师,并让他们能愉快地工作”采访中,周激流校长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治校理念。在周校长给老师、同学的殷切寄语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真谛与力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发展的大潮已起,涛声轰轰,扑面而来!

(编辑 肖红 责编 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