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础医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魏枭、宋明珠为共同第一作者,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1班本科生靳光浩同学参与的论文在化学类中科院一区,JCR Q1区顶级Top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上在线发表,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2022-IF=20.6)。这也是学校首次有本科生在此期刊上发文。该论文题为"Multidimensional profiling of functionalized photothermal nanoplatforms for synergistic cancer immunotherapy: Design, strategy, and challenge"。科技处邹亮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俄罗斯会员专享为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由Elsevier集团出版商发行,于1966年创刊。目前JCR分区为化学类Q1区,中科院分区为1区。该刊已被国际权威数据库SCI、SCIE收录,是国际顶级期刊,在化学类期刊中排名前1-2%。
研究指出,目前使用多功能化光热纳米平台与免疫相关药物协同作用的光热免疫疗法 (PTIT) 已在许多研究中被证明可以成功治疗原发性、复发性或转移性癌症,本文旨在为PTIT研究提供一系列合适的纳米材料设计和最佳治疗方法,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通常,近红外光驱动的热疗可以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来刺激一定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直接消融肿瘤细胞。然而,单一的光热疗法不足以启动针对肿瘤的综合宿主免疫程序,并且肿瘤组织包含复杂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可以增强免疫反应或阻断免疫抑制以提高PTIT疗效的联合治疗策略。
鉴于纳米药物在PTIT中的生物递送障碍,文章重点讨论了多维视角下纳米载体的合理设计,主要涉及材料类别和结构成分、多样化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多样性。此外,还应考虑肿瘤微环境 (TME) 中极其复杂的变量对 PTIT 的影响,例如免疫原性差、免疫抑制、缺氧和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因此,目前总结了几种增强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和恢复肿瘤免疫监视的合作策略,包括直接放大免疫反应、逆转免疫抑制环境和重塑典型TME特征。文章还对现有基于多功能化纳米平台的PTIT技术的临床前和临床问题进行了批判性评论,并给出了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h~jH2Tz3-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