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教师节,他们亮出了压箱底的“宝物”

文:韦文菁图:欣闻 来源: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0日
韦文菁 欣闻
来稿单位审核 陈钧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编者:“从教路上,你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


又是一年教师节,大成邀请老师们分享从教路上的珍贵“礼物”——一封手写信、一件体恤衫、一张照片、一句问候……在他们心中都弥足珍贵,不在价高形美,而在情深意厚。他们彼此让对方走进自己的生命,携手同行,梦想花开,这是师生双向奔赴的深情、是老师闪光的人生记忆、更镌刻着他们坚定的教育理想。


三尺讲台写春秋,育得桃李满天下,祝福天下老师节日快乐!



一束鲜花 一次传递


师范学院  陈大伟老师:当第39个教师节来临时,我正受邀在西安市庆华中学讲课。当主持人提及第39个教师节时,我忽然一惊:都是我人生的第39个教师节了!回想到第一个教师节来临时我才刚工作3年,自己作为区优秀教师上台领奖,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2004年我编写的《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书出版,在新浪博客我又以“为幸福的人”为名:一方面自己要成为幸福的人,另一方面期待在引导教师成为幸福的人、做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生活的学生的路途上有所努力与贡献。可以说,只要有机会,我就试图与中小学教师讨论“教育理想”“教师幸福”等问题,差不多20年,自己一直保持着传教士般的虔诚。


讲课结束后,我接过庆华中学最年轻的老师的献花。我年底将要退休,在任上的最后一个教师节,我接过青年教师的献花,祝愿幸福和教育事业在彼此传递与努力中发扬光大。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药学院  刘涛老师: 照片里围绕着我的是2016级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是我提倡并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入选我们实验室的第二批学生。2020年春季学期,新冠疫情爆发,他们好不容易完成了大学所有的学习任务,毕业季时却无法回到校园、不能像往届同学一样和我拍一张合照。为了弥补遗憾,心灵手巧的他们根据大家的特点,在电脑中画出了“全家福”,并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自此后,这件珍贵的礼物照片就一直在我案头,伴我学习和工作。


“最终不得不欠你们一个温情的告别,但我一定会还你们一个期待的重逢!”这是我对他们的毕业寄语。3年以来,我一直在努力,他们也在努力,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变得更优秀,我们才能更好的相逢。



一件见证跨国友谊的T恤 


影视与动画学院  李茂华老师:2018年,我招收了2名来自老挝的留学生李龙基(右一)和Angtan卫幸之(左一)。开学之际正值教师节,他们赠送给我一件从老挝万象带来的礼物——一件印有“万象 老挝的首都”文字的T恤。在俄罗斯会员专享学习的两年,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地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也和中国的老师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20年,他俩毕业回国,临走前一再叮嘱我,一定要让他们一直在群里面保持联系。2022年教师节这天,我看到李龙基在他的朋友圈配图发了一则消息:“担心我们的老师……”我非常感动。希望中老友谊之树长青!



一只青苹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素萍老师:那是多年前的教师节,一个学生来到我办公室,双手背后,略带拘谨地说:“张老师,虽然您说教师节不让我们送礼物,卡片也不要,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但是,老师,您不仅认真给我们讲授课本知识,还总是语重心长教我们为人处事,老师,您都有白头发了。”说着把一个简单包装的青苹果放我桌上,“我就想祝福张老师平平安安,然后像青苹果一样永远年轻。”他边说边羞涩地笑着。那一刻,所有的辛劳都变成了欣慰和幸福。


每年教师节前后,我都会收到学生们的问候和祝福,他们有的还在学校读书,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己力,每想到此总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总会不禁回忆和这些孩子们曾经的点点滴滴。在无数的感动里,有一份简单的礼物让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一次被“抛起”


计算机学院  张修军老师:2014年的暑假,我指导两支队伍参加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同学们不畏酷暑,刻苦努力,完成了软件项目的设计、分析和开发。一个5人组的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一个企业命题项目,并能圆满完整演示,难度可想而知。最后同学们努力将项目的各方面做到了极致,并在无锡决赛顺利完成了答辩。


在颁奖典礼上,听到颁奖嘉宾宣布我们两个团队都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分别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佳企业奖的时候,同学们欢呼起来并一起将我高高抛起。这是我教育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学生们对我深深的信任和喜爱,是我收到最珍贵的礼物。它是对我艰苦付出的认可与回报,也是我在教书育人道路上最大的奖赏。


一封信



机械工程学院  樊越老师:从教6年来,我收到的一件最珍贵的礼物是来自学生的感谢信。几年前,我带的两个毕业设计学生如愿应聘进入地铁公司,随之而来的是在公司每周五天的封闭式培训学习,他们担忧毕业设计能否顺利完成,我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并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与他们交流进展,提供实践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两位同学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并取得了较优秀的成绩。


两位同学在毕业时给我送来一封感谢信,这封信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更加珍惜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夏迪鑫老师:作为一位刚刚博士毕业就开始授课的新手教师,我总是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课堂,尤其是新闻评论这种事理文理并重的课程,我很好奇学生的反馈。某次新闻评论课后,我收到了来自学生的第一份礼物——一封手写信。信里记述了我们课上的一场互动,同学说自己无法在看到互联网上的偏激热评时保持冷静,却又不知道如何去纾解自己的情绪,我对他说“愤怒是可以被理解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愤怒消失后更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总是被教育“要情绪稳定”,我的理解与共情稍显格格不入,却又成了我们师生联结的纽带,看完信的一瞬间,我从心底里觉得,能成为一位教授新闻学的老师真好,毕竟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带同学们一起认识世界,悦纳自我,和而不同。


是青春洋溢  向美而行的学生



体育学院  邓嘉老师:今年,就是我与教师这一身份同行的第26年。我是一位“爱美”的老师,希望自己时时、处处都做到“最美”:教学中要求完美、常常“照镜子”进行教学审美、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来“扮美”、身体力行教书育人,塑立教育自信,有些“臭美”。


我不仅自己爱美,还邀约团队成员和学生一起“变美”,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身姿”无比优美,收获教学成果时我们笑得是多么的甜美。回首26年的教学征途,是学生的青春美丽赋予了我不断“求美”的活力,给予我引以为豪的最美执教之旅。爱美的老师必将以“爱美之心”潜心从教,成人之美,力争教学生涯的终身“美丽”!


最珍贵的是学生的回馈



外国语学院  林艺佳老师:老师的付出和用心,学生是能感受到并给予回馈的,这种回馈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与行动上的支持。


我印象中有一次组织实践教学,一位女生班干部带着几个同学来办公室找我,主动询问我是否需要什么帮助。我平时即使再忙,也坚持尽量不占用学生的个人时间。但是当他们主动提出愿分担帮忙的那一瞬间,我真的很感动。他们愿意交付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来为我减轻负担,为整个专业一起做事,我想这是学生对我的肯定与关心。


教师,是一份普通的职业,也是一份闪耀着光的事业。我们是学生的老师,也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更愿意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大胆去追寻多彩的人生”,这是我常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祝愿。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李寒梅老师:每逢教师节,都会收到一些学生的祝福,此刻一种职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特别是看着自己辛勤培育的学生都能朝着自己最理想的样子成长,在各自的岗位上随时保持昂扬斗志、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自己,让我感觉到做教师是一个非常幸福和有意义的职业。作为教师,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要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未来。


学生的成长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法学院  吴俊彦老师:从2019年入职成大,几年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给我的反馈。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三、大四两年会经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执教的过程中,我在每一堂课上或每一个不同阶段,都会提醒到这两个考试的重要性和难度,以及它们对于未来发展的意义。希望能通过不断地灌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做好对未来的选择。当有的同学考了法考来给我反馈说:“吴老师,谢谢你的鼓励,我今年过了客观题。”到研究生考试,他们也积极地分享自己的分数和可以够到的院校。他们反馈非常触动我:我的嘱咐被学生很好的接收到了,我在过去每一堂课中的督促起到了作用,同学们有了更好的未来,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



基础医学院  李夏卉老师:2021年,我和团队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的比赛,大赛已经举办了十届,但是第一次将护理学专业纳入赛道。面对未知的赛制和规则,老师和参赛学生们都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和努力,但最终我们只获得了西南西北赛区二等奖,无缘全国总决赛。赛后几位队员哭得稀里哗啦:“好遗憾啊,我们和总决赛明明只差一步!”可是我想说,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往往不是一时的得失,这几个孩子收获了勇气与成长,收获了对专业的热爱和坚定,而我收获了他们的信任和喜爱,收获了从“师生”到“姐妹”的珍贵友谊,也收获了教师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满满成就感。我想对孩子们说,“做你们的老师,真好!”



商学院  林丹老师:我是一名辅导员,从研究所到高校,从专职科研人员到思政辅导员,我适应了身份和角色的快速转换,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2022年的11月,学校正值疫情封控期,我和其他7名辅导员驻守19B栋宿舍12天,为1850余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同学们也用他们的优秀事迹感动和鼓舞着我:有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汉源县首批大学生兼职团干部,真正走到群众身边,了解村民农收情况;有学生支教贫困地区,荣获“优秀支教老师”、“优秀辅导员”称号……他们学以致用、力所能及温暖他人,努力为“中国梦”贡献点滴微光,他们的事迹于我而言,就是珍而重之的礼物,让我欣慰,更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辅导员与学生,是四年相伴,一生长情,我将继续践行“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圆之以梦”,在照亮他人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