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园市改造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办。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华,龙泉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刚,十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闳出席活动,龙泉驿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龙泉驿区委社治委,十陵街办及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本次大赛历时近半年时间,各参赛队同学围绕“以人为本、涵养生态、美化生活”的理念,依托社区现状以彰显文化底蕴、优化人居环境为设计目标,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作品中。通过激烈角逐,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参赛队作品《一波涟漪》荣获一等奖,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参赛队作品《花园菜地 生态宜居社区》、《HUI 未来,华川社区改造》分别荣获二等奖,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参赛队作品《生活乐园、人文乐园、生态秀园》、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参赛队作品《“科普+生态、文化、运动”的公园式社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参赛队作品《共享化公园社区》分别荣获三等奖,我校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师邹宏玉、王岑涅、詹毅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大赛评委代表汪晓岗指出,本次比赛提交的作品数量基数大,整体质量较好,特别是参赛作品能切实贯彻“公园式社区”的主题思想,紧扣“城市双修”的核心理念,在文化挖掘、设计构思、功能定位及细部设计等方面都能充分坚持因地制宜、人性关怀、生态持续等原则,很多作品都能关注到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活动场所、不同功能环境景观、社区生活服务配套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各有所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参赛同学普遍对社区设计的规范细节掌握较弱,对社区改造中交通问题的解决处理得不够理想,在图纸内容的表现上不够丰富和扎实,主题思想内涵与设计深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杨玉华指出,本次公园式社区改造设计大赛得到了龙泉驿区、十陵街道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成都市景区协会等单位的热情帮助,是我校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合作的首次创新性尝试。“校+地+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契合我校“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大赛帮助学生从理念意识、能力技巧、实践操作等方面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检验与实践,是整合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能力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本次大赛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贡献高校智慧,促进了俄罗斯会员专享旅游、文创专业建设与科研成果转化,期待获奖作品能够早日在十陵各社区得到呈现,成为美丽的风景线。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介绍,本次大赛不仅造福社区发展,为三个社区的街区改造、景观重塑、社区互动提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和发展路径,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通过校地合作将学院的优势研究领域更好地向社会服务领域转化。
颁奖仪式后,俄罗斯会员专享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与十陵街道办事处举行了“校地基层党组织结对签约仪式”。本次大赛正是校地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第一步,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按照“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原则,加强党组织结对共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合理推动党建工作特色发展,共同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