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你的未来,我的责任

文: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来源《俄罗斯会员专享报》29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民生问题。高等学校在完成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任务之后,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帮助也成为必须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学校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服务、扶持力度,力争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其能力,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充分展现自己,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奉献社会。新闻中心学生记者于20126月就此采访了学生处相关负责人。


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就业

  根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我校2011届毕业生作的《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是92%,本省非211工程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是89%,要高3个百分点;自主创业占1.4%,此项与其他二本院校持平;处于无工作和继续和找工作状态的占4.8%,省内其他二本院校占6.5%,我校要低1.7个百分点;正在读研和留学的占4.4%,其他的二本院校占5.7%,我校要低1.3个百分点。

  这样的测评学校就业办每年都在做,测评结果会及时反馈给校长和各个学院院长,根据测评报告来反思各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和实践体系改革。通过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契合度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照,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有针对性。

  “我们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就业,我们会走访成都市每一个就业创业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把我们学校的情况给就业单位说清道明,让就业单位也了解我们成大学生的状况,做到相互了解,彼此透明。”谈到就业办的工作,学生处副处长李兵老师说。实际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学校的相应工作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了。

  ◆大学生职业规划  成长的指路灯   

   进入大学校园,拿到新学期的课程表,除了有专业基础课程,英语等公共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也成为必修课,这样做的高校并不太多,成大这样做了。

  每一位进入大学的新生,都要填写过《职业规划测评》,测评结果上交并存档,老师会指导同学完成个人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规划书。

  大二时将会增加大学生创业启蒙课程,课堂中老师讲述创业应具备的条件,让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更清晰地认识何为创业。学生可以在课后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就相应的准备进行详细了解,这也是李兵老师在上课时的亲身经历。大三的时候则以就业指导为主,让更多的学生能顺利就业。

  ◆校园招聘会  展示自我的平台

  每学年,学校都有大型双选会。近年来,学校双选会从校内走向校外,除例行的大型校园秋季招聘会外,还开展了天府新区招聘会、春季招聘会等。

  学校在一食堂二楼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双选厅,专场小型招聘在每年秋季学期几乎天天都有。到了春季学期,在校的毕业生比较少了,仍会每周二定期举办招聘会。就业信息通过QQ群、飞信通知每个班的班长或者学习委员,然后再通知到每一位同学。学校还计划通过和移动、联通、电信建立合作,实现就业信息能直接发到每位同学的手机上。

  ◆名人名企进校园  讲述一个个成功人背后的故事

  今年4月,中文系97级广电专业毕业,现为新华社四川分社广安、达州记者站负责人的谢佼回校。以《新闻理想与新闻人格》为题,分享其参与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经历,并与文新学院的同学进行深入交流。

  除了谢佼,沈尤、雷小雪、毛勇、蔡军、张密等校友都曾受邀返校举办过讲座。学校开办校友讲坛,通过校友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多的认识,为其树立榜样。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如残疾人,就业困难户。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也会给予更多关注,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拥有更适合其发展的平台。从去年9月到现在,已有1600多家单位来校招聘,就业岗位和毕业生的比例是1:2.5,按照毕业生就业协议统计,目前就业率是90%,类比省内二本院校,平均就业率,高了5%,所以我们学校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良好的。”李兵向我们介绍了学校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创出你的伟业

  20106月,我校美术学院2009届毕业生李威代表其组建的创业团队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加《创意中国星》全国总决赛,成功闯关,并获得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50万元的投资。他们是西南地区参加总决赛的4支创业团队中唯一一支获得投资资金的创业团队。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这个年轻的“老板”流露出孩子般的真诚:“真的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机会和帮助,如果没有学校在创业之初的大力支持,没有老师们全心全意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今年7月,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成立三周年,李威和他的团队正在不断扩充力量,以迎接更大的挑战。这个已毕业三年的校友的成功让我们欣喜和欣慰,更让在对学生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步伐更加坚定。

  ◆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 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创业梦想

  2012312日校园网上的一条公告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按照《关于申报2012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关项目的通知》精神,学校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相关项目的开展,成立创新创业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具体协调项目活动的开展和经费的统筹安排,办公室下设学科竞赛活动、科创活动、创业活动、社团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开放专业实验室等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个项目的实施、指导、评价和经费管理,分由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体育学院、实验技术中心负责。

  李兵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每年拿出200万的创新创业资金,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只要经过考察项目的性质、可行性分析等指标,项目评审通过,学校就会投入资金支持。

  ◆引进创业培训课程 对有创业意愿的人进行指导

  2011年,我校成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这也是在去年经审核通过的全国61所学校中,四川地区唯一的一所。

  今年我校又成功地成为“大学生SIYB创业培训基地”,引进SIYB课程(SIYB是“START & IMPROVE YOUR BUSINESS”的简称,译为“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首次培训办了3个班,其中金牛校区2个班,十陵校区1个班,每个班各30名学生,学生集中进行了为期9天的培训。培训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资,省就业训练中心出师资,这项培训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企业,加强创业意识的启蒙教育,指导学生拟创业计划书,对创业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十陵校区培训班的班长李建华一直坚持旁听了所有培训课程,他说:“(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整个创业的框架、流程、思想有了,以前对创业就是一个想法,现在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学员尧姚也说:“从懵懂的状态,到对如何创业有了初浅的认识。”

  ◆学院创新工作室进行大学生创业园“预孵化”

  在学校的扶持推动下,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始建设学生创新工作室,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升技能提供平台。目前有美术学院、信科学院创新工作室已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他学院还在筹备状态。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710月,起初只有JAY    .NET、美工、C++四个小组,20103月增加了信息安全项目。为扩大学生参与面,工作室从以往的每年招一次人,改成了每学期都会补充新鲜血液。曾任创新工作室负责同学的曾明江说“创新工作室是完全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由此来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李兵向记者介绍了各学院正在筹建的工作室:包括文新学院的印刷、出版等创新工作室;美术学院文化创意的孵化园区;医护学院创新工作坊;电信工程学院科创工作室等。

  这些创新工作室,是学校层面上对学生创业团队的一种“预孵化”,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学校就会将学生输送到天府、龙潭等大学生创业园区去,进行“孵化”。  

  ◆实践超市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 

  为了让在校大学生有实战的机会,学校学生处正在筹划,建设“成都学院(俄罗斯会员专享)学生联合创业的实践超市”。

  计划中,从前期的筹备,到铺面装修,再到超市运作,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实践超市将和所有的超市相同,主营食品饮料、学生用品、生活用品、体育用品、活动用品,还会增设打印复印业务。建成后将面向非毕业班、无记过无处分的同学募股,最低标准为100元,最高500元。这个超市的筹备工作目前由张迪等10位同学共同在负责,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目前所有的货源已经联系好,只等待着场地获批后进行装修、募股,选举董事会,开张营业。

  实践超市的目的是把学生集中起来,完全由学生负责,超市的运转,里面的董事长、经理、中层管理干部、采购、营销,全部由学生担任。老师只负责项目监管,并不参与超市运作。这个实践超市正式运营时,我们的学生又多了一个实战的舞台。


  又到一年招聘季,当你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四处投递时,不知你的羽翼是否已丰满到能应对世事的变迁和现实的风吹雨打?学校及承担就业创业工作的部门,学院和所有老师想对同学说:“你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学校就是你的靠山和臂膀,助你前行,伴你成长。”(文/杨洁 杨渝彤)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