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迎接第六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聚焦学院发展】科学谋划 助力医护学院跨越式发展

文: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来源:《俄罗斯会员专享报》291期


2006年建院的医护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从2006年,几经归并调整,于20097月基本完成整合,这个年轻的学院,在几年之内完成了从中专到大专到本科的转型,从以“护”为主到“医”“护”并重的学科发展,在成大的跨越式发展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大里程碑事件助力医护大发展

大事一 原成都市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转俄罗斯会员专享

20106月,位于成都北门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原成都市铁路局中心医院整建制划转俄罗斯会员专享,并更名为俄罗斯会员专享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占地39960平方米,开放床位800余张。年门诊5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2万余人次,拥有一批省市知名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卫生厅、卫生局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硕士研究生导师。设职能科室14个,一级临床科室16个,一级医技科室8个,开设临床、医技专业50余个。骨科、呼吸内科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骨科是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胸心外科为院级重点学科。成都市铁路中心医院的划转使学院有了直属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基地。

大事二 澳门援建医护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学校都江堰校区遭受了重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社会各界给予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基金会捐助7000万澳币,在十陵校本部异地重建修建了医护学院综合实验大楼。该大楼于20113月正式启动建设,2011128竣工验收,20122月正式启用。建筑总面积23180平方米,能同时满足2000名学生学习,医护学院综合实验楼已成为俄罗斯会员专享标志性建筑之一。

医护学院综合实验大楼的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原医护学院教学用地分散多处,且不在学校本部的困难。2011826日,医护学院全体师生从文家校区搬回校本部。在四食堂三楼临时办公,随后,全院搬迁至澳门援建医护大楼。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大事三 临床医学专业申报成功

附属医院划转和澳门援建医护大楼落成,使学院医学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成大重新提出申报临床医学专业奠定了基础,20107月,学校提出申报临床医学专业。201239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对江南大学等高等学校医学类本科专业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29号),正式批准我校开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并于20129月开始招收临床医学新生,首批招生人数40人。

三大里程碑事件,实现了医护学院办学条件,实习实训条件、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但医护人知道,条件的改善只是其表,要实现培养合格医护专门人才的任务,内涵建设才是根本。新医护学院的内涵建设

     新医护学院建成后,成都市委、市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心,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学院不断取得可喜成绩。


团结凝聚干劲足  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快

新医护学院教职工来自三个不同的学校,学院充分整合,以共同愿景、高尚的价值观和民主管理的手段,逐步形成和谐奋进的学院氛围。作为学校首家试点学院,成功召开二级教代会。学院依托“学生成长促教师发展”为主题,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引导教职工充分发扬民主建设学院,20125月创办文化院刊《仁之旅》,展示学院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优良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以及青春洋溢的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情况。学院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对每一位师生员工形成无形力量和归属感,20127月学院开展了“医护学院首届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史铀、牛蓓、唐天金、李辉、蒋晓峰、冯礼福、郭晓恒、庄红、王昆蓉、汪丹等十位老师当选。这些老师以自己在教学科研上的贡献和对学院建设的贡献赢得了全院职工的尊敬。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近三年来,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2011年李辉博士的《基于分子伴侣HSP70/CHIPNF-kb炎症平衡体系的清热益气通窍法干预CRS上皮炎症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常务副院长杨林教授的《“学术位差”与学术行为取向:科学研究积累优势限度的视角》,获得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立项。牛蓓博士《油料树种乌桕△12-脂肪酸饱和酶基因内含子研究》,获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立项。

在教学方面,确定各级质量工程15, 各级教改项目11项。 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项,市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7项。学院拥有一支校级特色护理教学团队,开办了涉外护理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主研了“护理专业涉外方向教学计划改革”、“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省市级教改课题,庄红教授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

学院已整合形成“医学形态机能实验中心”、“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生物医药平台”等教学平台,“生物医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第五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学院发展建立实习基地50余处, 其中三甲医院8个,为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在地方建设发展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学院长期承担成都市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及考试组织工作,承办成都市护理技能大赛,受到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高度认可;承接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成为“成都市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成都经济区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


探索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新医护学院在学校建设“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平台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成长促教师发展工程”,围绕“人文关怀,科学第一;人道关怀,生命第一”的院训精神,将学生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密切联系,以“医护学生形象气质提升工程”和“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载体,大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临床实践技能、良好职业素养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优秀医护大学生。

良好的形象气质是新时期医护工作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学院以“形象气质提升工程”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每周确定一天作为礼仪训练日,通过学习训练,将良好的礼仪、人文素养融入个人的日常言行中,体现优雅气质;开展“医护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应做的十件事”倡导学习活动;将职业操守与党建工作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操守》项目获学校党建创新项目立项,通过《医护学院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观察表》进行调查、“医(护)患角色体验”专题组织生活等形式,加强对师生职业操守的教育。

学院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于2007年启动了与荷兰汉斯大学医护学院师资和学生的互派项目,选送了部分优秀学生到英国参加“剑桥大学护士工作经验证书带薪实习”、参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等项目,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在2011年华西国际护理学术会议上,学院首届本科护理班胡强同学应邀就《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现状调查研究》做了大会分组报告,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一系列教育措施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评价良好,通过学工团队的不懈努力,学生工作成绩喜人。学生团体和个人在各级综合类评奖和专业类竞赛中屡创佳绩。


面向未来,充满信心

面向未来,医护学院将遵循内涵发展的规律,将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建设好,为未来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力争五年内在学科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为申报硕士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将坚持创新性发展。借助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开设全国首个“医学新闻学”和“医学动漫学”专业方向的探索工作。2011年学院已与文新学院合招医学新闻学专业学生10名,2013年将与美术学院合招医学动漫学专业学生。此外,还将开办一批新的特色专业,拓展专业方向,如医学信息学和医院管理学,借助综合大学的资源优势,将学院学科建设得更有特色。

     未来的新校区建设,还将为医护学院带来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推动医护学院向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如今,“医护人”正不断探索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腾飞翱翔。(医护学院 供稿)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